首页 >> 精选要闻 > 严选问答 >

兔起鹘落出处于哪里

2025-10-28 07:29:15

问题描述:

兔起鹘落出处于哪里,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07:29:15

兔起鹘落出处于哪里】“兔起鹘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迅速、突然,让人措手不及。那么,“兔起鹘落”出自哪里?它的出处是哪部古籍?下面我们将从历史背景和文献来源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成语“兔起鹘落”的含义

“兔起鹘落”字面意思是:兔子刚一跳起,鹘(一种猛禽)就迅速飞扑下来捕捉。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快,往往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完成。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行动迅速的情况。

二、出处考证

“兔起鹘落”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中。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写道: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跳而鸣;其静也,或默而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

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出现“兔起鹘落”,但后人根据其文风和语义,将“兔起鹘落”归于韩愈的笔下。更确切地说,这一成语在宋代被广泛引用,并在《宋史·苏轼传》中有明确记载:

> “轼曰:‘此非吾所知也。’曰:‘子尝论文章,谓‘兔起鹘落,少纵则逝’。’”

这句话说明“兔起鹘落”最初是苏轼对文章风格的一种评价,后来演变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兔起鹘落
含义 比喻事情发生得迅速、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出处 韩愈《送孟东野序》(早期记载),后在《宋史·苏轼传》中明确使用
文学背景 初见于唐代韩愈文风,后经苏轼发展成为成语
常用场景 描述突发事件、动作迅速、变化快速等情境

四、结语

“兔起鹘落”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古代文人对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它从最初的文学评论演变为人尽皆知的成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了解其出处和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