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高百尺】“危楼高百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仿佛伸手就能摘到星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意境。本文将对“危楼高百尺”的出处、含义及文化意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归纳。
一、
“危楼高百尺”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一句诗,用以形容一座高耸的楼阁,其高度几乎可以触及星辰。诗句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宏伟壮观,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时,“危楼”一词也隐含了建筑的险峻与脆弱,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此句诗常被用于比喻某种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物或目标,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令人惊叹的景象或成就。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危楼高百尺”已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广泛应用于诗歌、绘画、影视等作品中。
二、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诗人李白《夜宿山寺》 |
原文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作者 |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
诗句含义 | 描绘高楼之高,仿佛能摘星辰;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间的谦卑 |
文化意义 | 象征高远、神秘、超凡脱俗的意境,常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中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比喻难以企及的目标、宏伟壮丽的建筑、或令人震撼的场景 |
情感基调 | 奇幻、庄严、敬畏、略带忧思 |
三、结语
“危楼高百尺”不仅是对建筑高度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它承载着古人对自然、宇宙的无限想象与敬畏,同时也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与理想。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一诗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