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什么意思啊】“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虽然年纪较大,但依然显得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这个词语多用于对老年人的赞美,表示他们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充满活力和朝气。
一、
“精神矍铄”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皇后曰:‘吾与帝同起,今见帝老,吾亦老矣,然吾精神矍铄,尚能自力。’”原意是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好,后来广泛用于形容人精神饱满、富有生气的状态。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老年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表现出的积极状态。它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面貌,而不是年龄的大小。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出处 | 《后汉书·马皇后纪》 |
含义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好,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老年人,也可用于年轻人 |
情感色彩 | 褒义词,表示赞美、欣赏 |
常用场景 | 描述某人精神状态良好,充满活力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精神颓唐 |
三、使用示例
- 老张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依旧精神矍铄,每天坚持锻炼。
- 在会议上,他发言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 这位退休教师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还经常参加社区活动。
四、小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词语,它不仅仅是在说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更是在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年龄大小,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值得称赞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