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是什么意思】“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三年不窥园。”原意是说董仲舒读书非常专心,三年都没有走出庭院去看一眼,形容他潜心苦读、专心致志的精神。
现在,“目不窥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对外界事物毫不关心,甚至到了闭门不出、不问世事的地步。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原意 | 三年不看园中景物,形容专心读书 |
现代含义 | 形容专心致志,不为外界所动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褒义,形容勤奋学习或专注工作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潜心钻研、专心致志 |
反义词 | 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学习场景:
小明为了准备考试,整天待在书房里,目不窥园,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 工作场景:
老王为了完成一个重要项目,连续几天加班,目不窥园,终于按时交出了成果。
3. 生活场景:
她对画画极其热爱,常常目不窥园,沉浸在创作中,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三、注意事项
- “目不窥园”虽然是一个褒义成语,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带有贬义,比如指人过于孤僻、脱离现实。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误解其含义。
四、总结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它依然可以激励人们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干扰,持之以恒地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