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战争名词解释】第二次直奉战争是1924年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军事冲突,主要发生在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之间。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北洋政府的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于1924年9月,是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之间为争夺北京政权而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直系军阀由冯玉祥、吴佩孚等人领导,奉系军阀则由张作霖主导。战争初期,直系占据优势,但因内部矛盾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最终导致直系失败,奉系获胜并控制了北京政权。
此战标志着北洋军阀内部势力的进一步分化,也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埋下了伏笔。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控制者,而冯玉祥则转向支持南方革命势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第二次直奉战争 |
时间 | 1924年9月—1924年11月 |
参战方 | 直系军阀(冯玉祥、吴佩孚) vs 奉系军阀(张作霖) |
背景 | 北洋政府内部分裂,直系与奉系争夺中央政权 |
导火索 |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 |
主要战役 | 滦州战役、山海关战役等 |
结果 | 奉系获胜,控制北京政权;直系势力衰退 |
影响 | 北洋军阀分裂加剧,为后续国民革命创造条件 |
关键人物 | 张作霖、冯玉祥、吴佩孚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清晰地了解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意义。这场战争虽规模不及第一次直奉战争,但其政治影响深远,是中国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