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是什么意思】“未遂”是一个常见的法律术语,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未能成功实施的情况。在刑法中,“未遂”指的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与“既遂”(即犯罪行为成功完成)相对。
下面我们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详细解释“未遂”的含义、特征、法律后果及相关概念。
一、
“未遂”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行为人已经开始了犯罪的实行行为,但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未能完成犯罪。例如,某人试图抢劫但被他人及时制止,这种情况下就属于“未遂”。
“未遂”与“预备”不同,前者是已经开始实行犯罪,后者则是尚未开始;与“既遂”也不同,后者是犯罪目的已经实现。
在中国刑法中,对“未遂犯”通常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此外,“未遂”不仅适用于刑事犯罪,在日常用语中也可表示某种计划、目标未能实现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
与“既遂”的区别 | “既遂”是犯罪目的完全实现;“未遂”是犯罪未完成。 |
与“预备”的区别 | “预备”是为犯罪做准备,尚未开始实行;“未遂”是已经开始实行但未完成。 |
法律后果 | 一般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根据案件情节决定。 |
适用范围 | 主要适用于刑法领域,也可用于日常表达未达成目标的情况。 |
典型例子 | 抢劫未遂、杀人未遂、盗窃未遂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未遂”在具体法律条文中的规定,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条及相关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