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什么意思】“五子登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家庭或家族中多个子女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功。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科举制度时期,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与兴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五子登科 |
拼音 | wǔ zǐ dēng kē |
含义 | 指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比喻家中多个子女都取得成功,尤其是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就。 |
出处 | 出自《宋史·窦仪传》:“仪,字可则,父禹锡,仕周为翰林学士。仪少聪颖,七岁能属文,十岁能诗,十四岁通经,十五岁能赋,十六岁能策。后弟三人皆登科。”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表示对家庭教育和子女成功的肯定。 |
二、成语来源
“五子登科”最早来源于北宋时期的名臣窦仪的故事。窦仪有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因此被世人称为“五子登科”。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个家庭中多个子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寓意家族的兴盛和荣耀。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五子登科”不再局限于科举考试,而是泛指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子女在学业、事业、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成功。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家庭祝福 | “你们家真是五子登科,太让人羡慕了!” |
教育评价 | “这位老师带的学生个个优秀,真可谓五子登科。” |
社会评论 | “这个家族出了五个博士,堪称五子登科。” |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五子登科”的关系 |
一门三进士 | 一家三个进士 | 与“五子登科”类似,但数量更少 |
子孙满堂 | 子女众多 | 强调人丁兴旺,不强调成就 |
鹏程万里 | 前途远大 | 强调个人发展,非家庭整体 |
六、总结
“五子登科”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更是对家庭成功的一种美好祝愿。它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幸福与子女成才的期待。在今天,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激励着人们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