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寡人有疾原文及翻译】在《孟子》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寡人有疾”的对话,是孟子与齐宣王之间的交流。这段内容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他对君主行为的劝谏。以下为原文、翻译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
>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王曰:‘否。吾何好?’曰:‘夫民之好乐也,与王同之,则王矣。’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二、翻译
孟子说:“大王您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就会治理得不错了!……齐宣王说:‘不,我有什么爱好呢?’孟子说:‘如果百姓也喜欢音乐,和大王一样,那么大王就成了一位真正的君主。’齐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女色。’”
三、
这段对话发生在齐宣王与孟子之间,孟子试图引导齐宣王关注民生、施行仁政。他先以“好乐”为例,指出君主若能与民同乐,国家便会兴盛。但齐宣王却坦白自己“好色”,表现出一种自我放纵的态度。孟子借此机会劝诫君主应克制私欲,以天下为己任。
四、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 |
对话人物 | 孟子、齐宣王 |
主题 | 君主应节制私欲,施行仁政 |
孟子观点 | 君主若能与民同乐,则国治;若沉溺于私欲,则难成明君 |
齐宣王态度 | 坦承自己“好色”,未完全接受孟子的劝谏 |
历史背景 |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孟子游说各国推行仁政 |
五、延伸思考
孟子通过这一段对话,强调了“仁政”的核心理念:君主不应只顾个人享乐,而应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的生活与情感。虽然齐宣王并未完全采纳孟子的建议,但这段对话仍具有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反映了儒家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塑造。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子》中的其他篇章或相关思想,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