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枯肠代表什么意思】“搜索枯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思考问题时非常艰难、费尽心思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极度思索中,仿佛连肚子里的肠子都被搜空了,因此得名“搜索枯肠”。
下面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搜索枯肠 |
拼音 | sōu suǒ kū chá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用心,若此者,虽欲不闻,不可得也。故曰:‘搜索枯肠,以求其意’。” |
含义 | 形容思考问题极为困难,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寻找答案或思路。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一种极度的思维压力或创作困难。 |
近义词 | 挖空心思、冥思苦想、费尽心机 |
反义词 | 轻而易举、得心应手、一蹴而就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写作困难:
“他坐在电脑前好几个小时,搜索枯肠,却始终写不出一个字。”
2. 考试答题:
“这道题太难了,我搜索枯肠,还是找不到答案。”
3. 科研攻关:
“科学家们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常常需要长时间搜索枯肠。”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搜索枯肠”不仅是一个描述思考状态的成语,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和“努力”的重视。古人认为,真正的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思索、反复推敲才能获得的。因此,“搜索枯肠”也带有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意味。
四、注意事项
-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误解为字面意义上的“肚子被搜空”。
- 在现代网络语言中,有时会被戏称为“脑子快烧穿了”,但原意仍保持不变。
总结
“搜索枯肠”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难题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思维上的挣扎。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蕴含了对智慧与坚持的尊重。在写作、学习、研究等过程中,遇到“搜索枯肠”的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心态,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