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依托,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的惯例密切相关。
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在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一首应试诗。根据“赋得”这一题目的传统,它通常用于科举考试中,要求诗人根据指定的题目进行创作。此诗描写的是古原上的野草,在春风吹拂下又重新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循环。同时,诗人借草木的荣枯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惜别之情。
白居易在创作此诗时,正值年轻时期,仕途初启,他对人生充满希望,同时也感受到离别之苦。因此,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二、写作背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创作时间 | 约公元780年左右(唐德宗贞元年间) |
创作背景 | 科举考试中的应试诗;反映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情 |
题目来源 | “赋得”是唐代科举考试中常见的命题方式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借草木荣枯象征人生无常 |
诗歌风格 | 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历史地位 | 唐代咏物诗的典范,影响后世诗歌创作 |
相关事件 | 白居易早年求学、科举及第,经历人生起伏 |
三、结语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悟的作品。它体现了白居易早期诗歌创作的特点:贴近生活、情感真挚、语言通俗。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