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意思】“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一句出自《左传》的经典语句,意思是:在选拔人才时,如果发现亲人有才能,就应当推荐,不因是亲人而回避;如果发现仇人有才干,也应当举荐,不因是仇人而躲避。这句话体现了公正无私、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襄公三年》 |
背景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请求告老还乡,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他的职位,祁奚回答说:“解狐可。”但解狐是他的仇人,而祁奚的儿子祁午则是他亲近的人。最终,祁奚推荐了儿子和仇人,被后人称赞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二、字面意思解析
词语 | 解释 |
内举 | 指在内部(即自己身边)推荐人才 |
不避亲 | 不因为是亲人而回避推荐 |
外举 | 指在外部(即其他人)推荐人才 |
不避仇 | 不因为是仇人而拒绝推荐 |
三、深层含义与意义
1. 公正无私
强调在选拔人才时,应以能力为标准,而不是个人情感或关系。
2. 唯才是举
只要一个人有才能,无论他是亲人还是仇人,都应给予机会。
3. 道德典范
祁奚的行为成为古代官员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典范。
4.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在现代企业或组织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有助于建立公平、透明的用人机制。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核心思想 | 公正无私,唯才是举 |
原文出处 | 《左传·襄公三年》 |
典型人物 | 祁奚 |
现代意义 | 促进公平用人,提升组织效率 |
价值体现 | 道德修养与政治智慧的结合 |
通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贤臣的高尚品格,也从中汲取了现代社会中选人用人的宝贵经验。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利益与情感的冲突时,应始终坚持正义与理性。